南亞少數族裔家庭狀況及需要調查發佈
2013年12月27日
由於特區政府的貧窮報告2012內並沒有就本地少數族裔社群作出分析,因此本會天主教勞工牧民中心(九龍)於2013年10月至11月期間向149位居港南亞少數族裔進行民間貧窮狀況調查,發現少數族裔的貧窮狀況較本地人更差,中心的巴基斯坦公屋申請關注組的伊斯蘭婦女組員,希望藉是次調查,向特首梁振英先生表達她們的2014年願望,要求特首不要再看不見少數族裔的需要。

中心的調查發現,受訪的南亞少數居民家庭住戶平均人數為4.5人,但平均住戶就業人數則只有約1.06人,換言之其平均每名受訪者要供養4.26人,反映其受訪的在職家庭的負擔沉重。調查發現,超過三成的受訪者家庭收入未能應付生活開支,而當家庭財政入不敷支時,分別超過七成及四成會向親友或財務公司借貸,近三成會減少食物開支。另外,超過三成從未聽聞政府制定貧窮線。調查發現超過六成有成員就業的少數族裔受訪家庭跌入政府訂立的貧窮線(工資中位數百分之五十)下,而當中超過七成沒有領取低收入綜援。本調查亦將入息稍微高於貧窮線(入息中位數60%)的少數族裔住戶包括在內以充分反映貧窮實況,發現接近七成住戶跌入此分界線下,顯示出此一大部份的少數族裔人士實際上仍生活在貧窮之中。
本地少數族裔受礙於中文為主的扶貧措施宣傳、本身上網或中英語能力有限、長工時等,不少受訪者對政府制訂的福利民生政策不明所以,或從未聽聞。是次調查即發現近九成半的少數族裔人士沒有申領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超過八成沒有申領任何學生資助辦事處的資助;超過七成沒有申領低收入家庭綜援補貼。
記者招待會當天有四位巴基斯坦裔婦女分享她們面對的貧窮處境:
MADAM R 希望政府注意現時少數族裔只能找到地盤雜工、保安員、清潔工、乾洗店工等基層工作,就算他們在移居香港前有高的學歷和技能,但因來港後因不懂中文及政府沒有資源協助他們尋找合適工作提升自己。基層的工作亦沒有在職進修提升的機會,現時的課程絕大部份是中文授課的,如建造業議會課程亦沒有翻譯的安排。MADAM R丈夫是做司機的,已多年沒有加人工,子女愈大開支愈多,丈夫的公司亦不會提供培訓的機會,MADAM R很多認識的親朋同樣是多年沒有加人工。
Madam B 則希望政府注意現時少數族裔的工資比本地華人同工不同酬的情況,通常在少數族裔的家庭中只有一個人外出工作供養家庭,由於通賬,工資很多時不足夠家庭開支,因此少數族裔的兒子完成中三學業後很多時都要外出工作,補貼家庭經濟所需。因此少數族裔的子女都是較少能完成高等教育的,Madam B都擔心下一代的生活跟我們一樣,沒有改善的機會。現時Madam B的子女都很細(幼稚園及小學),Madam B憂慮他們長大後跟我們一樣基本工資連家庭都照顧不了。
Madam M 居住在香港已15年而申請公屋亦超過7年,但房屋署一直沒有回音,期間她們一家九口就是居住在一間200多呎的地方,家庭中只有丈夫工作,由於等了7年沒消息所以Madam M的丈夫多次往房屋署嘗試查詢,由於他們的中文不太好所以都未能與他們好好溝通,而房屋署亦從來沒有安排傳譯,經本中心協助查詢後,發現原來Madam M一家的輪候公屋號碼已超過了18000個!最後房屋署才立即編配公屋給Madam M。
Madam U 居住在香港接近十年,她感數年間香港的生活指數高了很多,各項開支對在增加。南亞少數族裔很多時只有一個人外出工作, 但Madam U丈夫因一次工傷後現在全家均領取綜援生活, 生活很困難。Madam U覺得家庭的生活若能改善香港社會才會有平安及繁榮, Madam U希望政府能增加最低工資改善基層家庭的生活。
天主教勞工牧民中心(九龍)要求:
- 特首梁振英盡快促成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切實監管公營機構及政府部門對於服務少數族裔居民的執行情況。
- 勞工處設立少數族裔就業服務科,聘用能操少數族裔語言的服務員,根據他們的工作經驗及技能提供就業配對及輔導服務。
- 建造業議會及增加僱員再培訓局培訓課程增加以英語及少數族裔語言為教學語言的課程。
- 政府應增加渠道,如在少數族裔報章以其語言刊登廣告介紹相關扶貧措施,並印製少數族裔語言版本的各種福利資訊單張並派發予各服務少數族裔人士的社福機構、南亞商店及宗教場所(如清真寺及錫克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