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最低工資難敵通脹 2012年食品價格調查
2012年8月12日
最低工資實施後,低薪工人工資雖得到顯著上升,但通脹遠高於基層工人的工資升幅。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於去年六月及今年六月分別於超市及街市調查食品價格,發現大部份食品及日用品的價格在過去一年間上升超過一成,差不多抵銷了最低工資帶來的工資上升。勞委會要求最低工資委員會反對把最低工資水平凍結於28元,認為這無助改善基層生活。勞委會建議,在釐訂最低工資水平時要考慮通脹因素及家庭的生活需要,並應盡快公佈及實施最新的水平,使基層工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質素得到實質改善。
調查發現,分別超過一半超級市場貨品及街市新鮮食品的價格較去年上升,其中以街市新鮮食品的價格上升情況最為顯著,近六成(59%)共13項新鮮食品錄得上升,當中部份升幅更超過一成,這主要為蔬菜類、鮮魚類及冰鮮肉類食品。
雖然超市預先包裝食品的總價格平均升幅比預期低(1.47%),但當中有近一半(48%)的超市預先包裝食品價格較去年上升,其中米,罐頭和麵包等的升幅更接近或超過一成。新鮮蔬菜、鮮魚及冰鮮肉類、米及罐頭食品一向都是低收人的基層勞工及其家庭的主要食糧。但食物通脹已抵銷了低收入勞工因最低工資而新增的購買力,他們或要減少對新鮮食品的選擇及份量,來應付生活。
調查亦發現,領匯街市的新鮮食品的整體平均格價較非領匯街市的食品昂貴。在22項於街市調查的食品當中,有15項在領匯街市售賣的新鮮食品較非領匯街市昂貴,其中六項新鮮食品包括燒腩肉、冰鮮魚、瘦肉及豆腐等的價格的差幅逾一成或以上,當中售價差異最高的新鮮食品為燒腩肉,高達30.4%。
調查亦發現,全港其中六個最低家庭住戶收入的地區,包括觀塘區、黃大仙區、葵青區、屯門區,元朗區和北區,其領匯街市數目佔當區街市總數達一半或以上,當中全港最貧窮地區之一的觀塘區更有超過七成半的街市屬領匯管理。
領匯旗下商場及街市主要為屋邨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商品和服務,商品價格理應較大眾化及合理。領匯藉翻新工程,肆意提高商場及街市舖位租金,間接推高商品及食品價格,令領匯街市的新鮮食品價格一般較非領匯的街市昂貴。由於領匯壟斷大部份貧窮區域的屋邨街市,令到區內居民的選擇減少,居民或被迫到領匯街市購買價錢較貴的東西,這變相增加低收入住戶的食物開支,令他們的生活百上加斤。
阿力現時為外判清潔工人,他指最低工資實施後家庭的日常膳食質素非但沒有因最低工資的實施而有所改善,而且還每況愈下。他只能選擇較便宜的食物充饑,並減少以新鮮肉食作為主要食糧。有時候,他甚至選擇減少自己的用膳次數,但無論生活如何困苦,他在有限的資源下仍願意購買新鮮肉食,以補充子女的營養需要。可是,他十分均擔心貧窮問題會禍延下一代。
為此,勞委會提出以下建議:
(一) 以家庭基本生活需要及通脹作為釐訂最低工資水平的準則;
(二) 最低工資時薪應不少於35元正;
(三) 設立低收入家庭津貼;
(四) 延長食物銀行援助期,並要求政府設立社區飯堂;
(五) 控制物價,回購領匯
(六) 制定全民退休保障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