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及就業不足家庭對申請「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計劃」的意向調查
2021年8月11日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香港經濟低迷,失業率雖有所回落,但速度緩慢,就業市場仍未樂觀。政府指綜援及長期服務金/遣散費具失業保障功能,拒絕設立短期的失業援助及開展失業保險的研究。期後,財政司司長於2021-2022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宣布為失業人士設立有時限的「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計劃」(下簡稱政府失業借貸計劃),旨在以借貸方式為失業人士提供資金周轉。有機構調查發現,失業或就業不足家庭對政府的失業借貸計劃反應冷淡,即使經濟拮据也不考慮向政府借貸,擔心若未能找到穩定及足夠收入的工作,反會增加經濟負擔,期望政府推出短期失業援助及長遠設立失業保險制度。

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於本年6月至7月期間透過該會的食物支援計劃接觸及訪問了113個因疫情而失業或就業不足的家庭,以了解他們的經濟及就業狀況,以及對政府申請「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計劃」的意向。調查發現,疫情衝擊本港經濟,各行各業經營困難,使受訪家庭收入減少,逾六成受訪者或其家庭成員曾經歷就業不足; 近四成曾失業。這些家庭大部份有供養子女及長者的責任,反映生活擔子沉重,一旦失業或就業不足,家庭經濟即陷入困境。
面對失業或就業不足,受訪家庭的經濟每況愈下,大部份受訪個案需節衣縮食,分別近八成(79.6%)及近七成八(77.9%)受訪者表示需要「減少日常/食用開支」及「減少外出/娛樂」。另外,逾五成三(53.1%)需要動用積蓄過活,一成四(14.2%)向親友借貸。然而,近八成(77%)受訪者不欲申請政府的失業貸款計劃,主要是「不想借錢」(62.1%)、「擔心缺乏穩定收入/工作來償還債務」(36.8%)、「仍有積蓄過活」(24.1%)、「加重未來的經濟負擔」(24.1%)。這反映借錢非受訪者或其家人的首要選項。即使還款期多達六年甚至最終免息,對他們而言貸款終要清還。若他們未能找到穩定及足夠收入的工作,會加重經濟負擔,故對貸款卻步。在進一步分析中,有17個為失業家庭,其中逾58.8% (10戶個案) 表示沒有/不打算申請政府的借貸計劃,他們當中有的經濟已捉襟見肘。結果再次反映計劃不能幫助不欲借貸的失業人士。
逾半(54%)受訪者認為政府失業貸款計劃可紓緩失業或就業不足家庭的經濟壓力,惟部份(30.1%)認為以借錢方式,處理失業或就業不足問題成效不大。逾七成六(76%)認為政府應該實施失業保險制度; 近五成五(54.8%)表示應該設立短期失業援助金,反映失業貸款計劃為一項臨時措施,不能取代恆常的失業保障制度。不少受訪者還認為政府要完善現行的社會福利支援措施,包括提高在職家庭津貼金額、放寬其工時及資產限制、提供租金津貼及更多就業機會等,從多方面協助失業及就業不足人士,紓緩其經濟困境。
發言人表示,失業貸款計劃將於10月底完結,雖然本港的經濟逐漸復甦及失業率有所回落(二零二一年四月至六月的失業率為5.5%),但與疫情前相比仍有很大距離,失業問題仍困擾香港一段時間。綜援對於有一定工作年資及積蓄收入的人士而言門檻仍高,他們必須耗盡積蓄,才能得到支援。基於工作年資、底薪收入的限制,以及強積金「對沖」的安排,長期服務金及遣散費補償對一些僱員來說實微不足道。全球化下,金融危機及因疫症引發的經濟問題無遠弗屆。政府應未雨綢繆,藉10月公布的《施政報告》,制定具針對性的失業支援措施,短期提供失業經濟援助,長遠設立可持續的失業保險制度,及放寬在職家庭津貼的工時及資產限制,讓更多有經濟困難的基層家庭得到支援。
 待業人士王小姐 (圖右)
王小姐畢業後於社福機構任職合約社工,不料遇上新型肺炎肆虐,機構不與其續訂合約。王小姐於2021年2月初失業至今。當她得知政府推行「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計劃」時,5月1日便馬上申請,直至7月中才獲批款。等待批款的兩個多月間,王小姐生活拮据,積蓄已經耗盡,需向朋友借錢度日,曾一度擔心需露宿街頭。王小姐指失業借貸計劃申請程序繁複,她曾多次補交文件,多番追問申請結果都不得要領,申請並不順利。基於工作年資短,王小姐失業期間不獲遣散費補償; 王小姐也不欲申請綜援,有感標準金額偏低,「連?房也租不起」! 她寧願一面求職,一面從事散工補幫生計。王小姐十分贊成政府設立短期失業援助金及長遠設立失業保險制度,可讓失業者即時度過經濟難關,而失業保險起碼可讓失業者在尋找工作期間有穩定的收入,維持一段時間的生計,也避免因經濟壓力而接受較差待遇的工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