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及2006年天主教教友對工資議題的意見調查
2005年11月2 日
2005年天主教教友對工資議題的意見調查
2006年10月11日
天主教徒對工資議題問卷調查發佈 暨 回應施政報告

一項針對天主教徒的工資議題調查發現,逾八成(83.4%)的教友贊成立法訂定最低工資。另外,近六成(58.3%)的教友反對政府以無法律約束力的社會約章取代立法,訂定最低工資。調查同時發現,天主教徒逐漸認同勞工的工作價值,認為最低工資釐訂應先考慮工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其次才是考慮經濟及市場工資的水平。
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於2006年9及10月分別於三個天主教堂區進行天主教徒對工資議題的問卷調查,以了解天主教徒對政府立法實施最低工資的意見。調查發現,大部份的工友支持最低工資立法,有關調查結果較去年同期調查的70.1%上升了13.3%。當被問及最低工資釐訂標準時,大部份教徒認為應先考慮工人的生活需要,其次才考慮整體行及各職位的工資水平等經濟因素。調查同時發現,天主教徒普遍反對政府以無法律約束力的方法訂定最低工資。
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政策研究研究幹事羅佩珊指出,教友社群是社會大眾的縮影,調查結果反映社會對立法訂定最低工資的支持度不斷上升,他們逐漸認同合理的工資回報應足以維持工人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並認為有關最低工資的討論不再應只再集中在經濟及市場效益上。她指出,特首曾蔭權發表的施政報告,完全忽視普遍市民對立法訂定最低工資的訴求。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堅決反對政府以「工資保障運動」形式保障部份工種的工資水平。他們認為,本港有關最低工資討論已持續多時,政府一直聲稱持開放態度,讓勞資雙方達到共識。但結果縱容勞工顧問委員會的資方代表及部份僱主一再阻延最低工資立法。現時,政府建議以兩年時間,在保安及清潔兩個行業實施沒有法律約束力的「工資保障運動」,完全違反全港性立法最低工資原意。政府只鼓勵商界自願參與「工資保障運動」,若企業拒絕參與,計劃根本是毫無作用。由於計劃沒有設下任何懲罰性的措施,所以根本不會對僱主構成壓力。該委員會認為府一再漠視基層勞工的生活困境,繼續拖延保障弱勢勞工的責任。
天主教勞工事務務委員會總幹事安中玊補充,特首在施政報告中,強調家庭的核心價值,並認同和睦家庭是社會和諧的基石。但政府完全忽視家庭收入對和諧家庭重要。事實上,不少的調查發現,個人收入愈低,與家人的關係愈差,這可能引起種種家庭問題。若政府真的重視家庭價值,就要正視工人的收入問題,為勞工設立合理及基本的工資保障,真正的支援香港家庭的發展。

天主教徒工友蔡惠芬亦認為政府施政報告中有關保障工人工資的建議前後矛盾。她認為政府勞工處以通過書面合約規範規管部份工種的工資水平只是空話。她說: 「沒有法例的規管合理的工資水平,監管僱傭合約也沒用,因為僱主可以給予工友一個低於合理水平的工資。」她批評,施政報告只重視中產階層的生活質素,沒有最低工資保障,什麼彈性工時、半職工作對基層勞工而言根本毫無意義。
天主教徒僱主王仕謀亦表示,反對政府以「工資保障運動」取代立法訂定最低工資。他認為,從商業的角度,訂立最低工資可為不同企業訂立劃一的工資底線,使大小企業能公平競爭。另外,僱員是公司的資產之一,如果僱員入不不敷支,終日為生計擔憂,根本無心工作。他反對實施最低工資會增加企業成本的說法,他坦言,若工資過低,工人會無心工作,甚至是騎牛搵馬,最終公司損失可能更大。
2006年天主教教徒對工資議題的意見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