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回顧
中學生體驗貧窮生活 $250過七日迎聖誕
「日日都覺得好肚餓,好想日子快些過……」這並不止是貧窮家庭的寫照,更是一群平日衣食豐足的中學生,參加了一個體驗貧窮生活的活動後被迫捱肚餓的心聲。
在迎接普天同慶的聖誕節的日子,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與喇沙書院於2007年12月7日至13日期間合辦了「成為七天貧窮人」體驗活動,四十多名中一至中四學生在這七天內,扣除屋租及水電煤費後,只能用250元(即平均35元一天)過生活。
對於食慣佳餚、過慣舒適生活的中產學生而言,這幾天的生活必定難過,即使他們的父母亦不看好自己的兒子能不超支地完成計劃。但出乎意料之外,超過六成的參加者成功達標,究竟他們怎樣過這七天?
中四的黎同學為了慳錢,唯有選擇不吃早餐,有時甚至不食午飯,才能勉強不超支。其實不少同學都像他一樣,因為其他開支如交通費都難以減少,唯有從食方面著手,除了減少吃的餐數和份量外,不吃零食、選擇多吃麵包、薯仔、白飯等既平宜又飽肚的食物更是少不免。難怪中一的林同學說:「看見別人的美食,自己真不禁流口水!」
「好肚餓」三個字當然反映他們的心聲,但感到「好疲倦」和「好悶」的亦不少,因為在星期天不用上學的日子,為了減少開支,同學唯有呆在家中以避免消費;亦有些為了減省昂貴的交通費,寧願以徒步代替搭車以減少幾元的車費。
經過七天辛苦的旅程,同學不諱言最後一天真的很開心,因為終於「捱」完了,不用再過這種生活。但同時,同學表示,體驗過貧窮人的生活後,發覺自己很幸福,平時買東西根本不用多想,亦不思考自己是否需要那些物品。因此,他們更會珍惜現在所有,更承諾日後會減少亂花費。
中四的曾同學說:「以前都不覺得自己消費高,但參加了這活動之後,才發覺原來自己與貧窮家庭的生活差距之大,單是一堂鋼琴課已是他們一星期的開支。」
黎同學則認為:「最初參加的時候沒什麼感覺,但隨著日子過去,我真的感到食的不夠。以前我也參加過不少有關貧窮的服務或活動,但這次當我親身經歷貧窮生活,感覺就很不一樣。我開始在網上搜尋有關貧窮的資料,發現原來香港有不少貧窮家庭。我認為政府應做多些去幫助他們。」
按統計處2007年第三季資料顯示,香港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在職貧窮人口仍然有52萬(即收入低於全港在職人士每月工資中位數的一半)。主辦機構認為,是次活動除了希望同學能反省自己的消費模式之外,亦期望同學透過親身的體驗和感受,了解低收入人士的苦況,反省為什麼在富裕的香港社會裡,為社會辛勞工作的基層勞工卻得不到合理的工資和有尊嚴的生活。
勞委會認為,正如同學所言,政府應為低收入人士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因此,政府應盡快設立全港性的最低工資,令低收入人士生活有所改善。
|